所謂的陽剛氣質說的到底是什麼?現在說陽剛氣質好像很容易馬上被扣上性別歧視的帽子,好像提出男女有一些根本上的不同就是歧視、沙文主義。但這個詞,或者你要說Neo-masculinity、David Deida說的Masculine Sexual Essense,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有一組特質與心態是可以令擁有陽剛核心的男性在志業、感情、人生上過得更有方向、更有動力、更為快樂的。」
我今天想來聊聊這些特質的根基源自於哪裡。
陽剛氣質
作為一個陽剛的男性,也就是這個網站的目標讀者,你和我一樣是一個擁有陽剛核心(Masculine Sexual Essense)的異性戀男性。當然這三個變數可以有多種組合,你可以是一個擁有陽剛核心的同性戀女性,或是反過來,而每一種組合可能都對感情、人生等主題有不同的觀點,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所以謹記,我在這裡分享的是我的世界觀。加之我本身對於其他的組合會需要什麼樣的建議與指引並不了解,說穿了也不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分野,因此今天就只對陽剛男性做探討。
陽剛的定義,如同道德,很難畫出確切的界線,但我們多少都可以勾勒出一個傳統男性的輪廓,那種美國隊長式的傳統男性。
而我個人對男性該擁有的特質只有以下幾樣為核心:
- 堅固的底線與原則、
- 以自身為人生的重心、
- 穩固的精神、
- 理解如何給予、接受尊重、
- 以及創造價值。
這些特質提供一個基礎,讓你知道什麼是對你來說重要的,並將重心放在真正左右你的快樂的事物上。如果你沒有建立這些根基,你很容易在現代的社會浪潮中載浮載沉、迷失、陷於感情的挫折與對生活的不滿。為什麼?
價值的來源
為什麼我們常在談論如何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男性、要有擔當、有能力、面對挑戰與困難得屹立不搖,但卻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
其原因很簡單,因為女性比起男性,擁有較高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那個價值就是「性」。
剛好在最近在推特上有這麼一系列推文來揭露這個概念。以下擷取部分,這裡查看原文。
推文者的原意是要向眾多不理解何為強暴的男性用類比的方式解釋哪些行為屬於強暴的範圍。作者以五塊錢美金比喻「性」,並解釋在各種情境中男性可否正當的取得這五塊錢。
我固然很贊同作者的旨意,而也認同他的類比,然而若你理解兩性間權利與價值的交換,其中有一件事也就很明顯的從此類比中展露出來,那就是「性,是一項由女性提供給男性的價值」。也許你覺得這還不夠明顯,那看看下面這張海報吧。
如果「性」的價值是兩性共通的,那同樣喝醉的兩個人就都在相同的法律處境上。然而根據以上的海報以及社會與法律的判決,若兩人在雙方都喝醉的情況下發生關係,女方可以控告男方性侵,因為從主流女性主義社會的觀點,女方是受害者,「性」這個有價的財產被同樣無行為能力的男方「奪取」了。
男性的可棄性:Male Disposability
男性的可棄性是一個我在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聽過的觀念。學校、社會、家庭告訴我的是男女平等,男女雖有些微不同,然而個體間的差異大到性別不是可以賴以判斷能力與特質的標準。但—要搬東西時請男生出來搬。男女平等,但女生可以少跑兩圈操場。
男性的生命是如何廉價、可以輕易被捨棄從來就不曾觸及我的生活,一直到我看了鐵達尼號。
船底開始進水,底層傳來淒厲的尖叫與人群陷入歇斯底里的恐慌,人們推擠、碰撞、踩踏爭先恐後的想擠上救生艇,船長意識到船即將沈沒於冰冷的大西洋,說出了這句名言:「Women and children first」為什麼是女人與小孩優先呢?為什麼那個想喬裝成女人上救生艇的男子在被發現時臉上滿是羞愧?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是傑克選擇犧牲自己,讓蘿絲得以存活呢?為什麼觀眾覺得理所當然,並有多少女性為此感動落淚呢?
因為這是我們希望的行為模式。這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印記。
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十分合理,因為一切都以女性較高的內在價值為根基。「性」以及伴隨的生育機制告訴我們,說的極端一點,在戰爭、飢荒、天災等危機發生時,只要有一個男性存活群體就得以再繁衍,但若只有一個女性存活,這個群體延續的可能性就很低。我們在面對危難時常是選擇犧牲男性。男性沒有與生俱來的價值,而是得靠他後天努力的成就。這就是為什麼女人以外表被物化,男性以其資源、地位被物化。就只有對兩個人來說你有與生俱來的價值,你的父母親,因為你是他們的延續。但對社會、對群體來說呢?你只是下一個可以在必要時犧牲的人選。不相信嗎?近年的研究指出,相較於X染色體,Y染色體有明顯的變異瓶頸。也就是說,在追朔基因組時,發現男性有較少的共同祖先。證明在歷史上我們曾有數次戰爭或天災導致男性人數銳減,只靠少數男性來維持群體繁衍的情形。
身為男性,你是可以被捨棄的。這個世界並不在乎你。
如果你想要感受一下男性的可棄性,看看這部電影吧。這些男人,在船艙打開的那一刻,他們就知道他們會死。也許是機槍射穿他的胸膛、也許是被沙灘上的地雷炸斷四肢、也許是纏在絆網上淹死。如果有選擇,誰不會想選擇活下來?但我們送上戰場的,總是男人。
即使這樣的事實擺在眼前,女性主義卻會告訴你:「戰爭的主要受害者是女性。」
一直以來,男性皆是兩者中內在價值較低,可以用完即丟的那一方。更多的職場傷害、更多的謀殺受害者、更多的自殺。更多的流浪漢是男人。很少有女人流落街頭,因為即使她什麼也不做,她也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價值。何況—我們不忍心看到女人流落街頭。礦場工人、遠洋漁船、屹立於海面的鑽油井,你看不到一個女人,但你不會看到一個爭取礦場職位性別平等的抗爭,會有抗爭的只有公司總裁的位置。
曾有人質疑:「在史前時代的原始聚落中,人口只有數百人時,女性人數的減少的確會嚴重威脅全體的存亡,但現在的世界有便利的交通、龐大的人口,任何一個人、甚至數百人治萬人死亡,都以不對人類種族的存亡構成任何威脅(你就看看敘利亞每天死傷多少人),因此,在現代社會中男女個體皆是可以被割捨的。因此男性的可棄性已經不存在。」
提出這樣論點的人很明顯生物不及格,舉例來說吧,人類甚至很多哺乳類在史前時代就有的一個特質(trait)是嗜鹹、嗜油。原因很簡單,鹽分在當時,除非你住在海邊,是很難取得卻攸關生死的資源,因此只要有機會就該吃個夠。一直到近代鹽都是十分珍貴的物資,常為國家所掌控。油也是如此,高熱量的食物得來不易,我們的祖先得為寒冷的冬天儲備脂肪,吃得不夠多的人常沒辦法熬過去。但現在呢?我們的食物以不缺乏,鹽分也是如此,然而這項特質仍主宰著我們的選擇,我們愛吃炸雞、薯條,特別是麥當勞那灑滿鹽巴、吸滿飽和脂肪的薯條,造成過胖、腎臟功能受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我們有因為生活方式改變就擺脫了這個傾向嗎?沒有,那你覺得再加上騎士精神等社會制約,男性的可棄性會這麼簡單就消失嗎?
我記得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這個印記是在紐約上西區(曼哈頓裡治安數一數二差的社區)看完一場表演後,我和我當時的女友走在凌晨兩點的街上,下著雪,路旁的排水溝冒著霧氣模糊了路燈,走到地鐵站大概還有十分多鐘的路程(沒錯紐約半夜有地鐵),我們聽到後方一陣腳步聲。上西區的持槍搶劫、殺人事件頻傳,尤其是在這個時間,兩個小個頭的情侶在路上等於是請大家來搶。我腎上腺素立刻飆升到破表,然後我下意識地把我女友推向前方,準備轉頭。雖然後來發現只是個半夜慢跑的大叔,但我當時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個伸手而轉身的動作,其結果很可能會是受傷或死亡,讓她得以逃跑。
你就問問你自己,當你看到電影中的007被毆打、拷問,你感受到什麼?同時,如果是女主角被綁架,稍微受了點皮肉傷,你是何種感受?
社會的形塑
隨著社會演進,我們創造了許多虛擬的價值觀來加強這個觀念。男人可以簡單地被犧牲、可以捨棄,因此我們的社會逐漸開始建立在這之上,成為我們對男人的期待。勇氣、責任、榮譽、自我犧牲、無私。這些概念被灌輸在每個人身上,並用此定義男性。騎士精神、女士優先。凡是無法遵守這些傳統的男性就被歸類為懦夫、浪人、奸惡之徒,很有效的貶低他們的性市場價值,使得他們無從與「體制內的男性」競爭,即使在現代社會也是如此,只不過換了一套說詞。
若是你沒有穩固的原則、底線、目標,那很容易你就會被他人用這些價值擺佈,為他人付出、犧牲,因為你有榮譽、你有責任感,你是一個好人,所以你不求回報的替班上的女同學寫作業、替女同事代班。社會告訴你該這麼做,因為你是男人,遵守規則的男人才有機會受女生青睞。但你總覺得不快樂,桃花也沒有比較旺,這些女人理所當然地享受著你的付出,少有回報。你不理解,你已經照著遊戲規則走了,為什麼還是不快樂?
因為你還在為他人犧牲。漫無目的的、毫無知覺的實現你的可棄性。
正因為我們可以被捨棄,正因為我們沒有任何內在價值,我們才需要真誠、且盡力地活著,男人的價值取決於他出生後做到了什麼?走到了哪裡。而原則、底線、目標是引導你、讓你維持在軌道上的羅盤。
女性的價值與限制
在以前,女性是社會延續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生育的生理瓶頸,因此女性被物化、被視為重要的財產,甚至於無法擁有自由。女性的生活在古代不會好到哪裡去,時常受到言語、肢體的暴力,無法自主,在一些重要的公民權上也落後男人許多。但至少,他們不會被徵招去打仗,不需要在危險的場所賣命。「性」這個內在價值也成為定義女性的一大部分。
受到保護、不會被任意犧牲的代價就是如此。在現代的社會中即使情形已不如以往,這個印記仍然影響著我們。研究指出父母對女嬰的哭聲的應對及處理速度明顯高於男嬰。女兒通常就受到保護,要去哪裡都要報備、不能一個人出遠門,但兒子回來像是撿到一樣。擁有某些特權代表的是在其他方面的犧牲,那就是自由。
從可棄性得到的自由
正是在我們失去了一切以後,我們才有追求任和事情的自由。
知道自己是從一無所有開始,是一件很令人感到舒暢的事情。因為我一無所有,所以我可以失敗、可以摔倒、掙扎、站起,世界不會因此動搖一分。即使我一無所有,我的價值也不會因此被決定,只要我知道我想要完成的是什麼。
面對世界的如是,我們可以選擇抱怨、可以選擇繼續盲目地活著,或是我們可以接受,然後去改變些什麼。共勉之。
後記
其實在歷史上所有記錄的沈船事件中,存活率的平均值是船長>船員>男乘客>女乘客>孩童的。唯有兩次紀錄是女人與孩童遠高於其他人,鐵達尼號即是其一。原因很簡單,船長與船員對船的通道、逃生路線瞭若指掌,通常又更早知道船隻的狀況。而男人、女人、小孩的存活率就純看體能了。
但為什麼媒體、社會、電影這麼喜歡推崇女士優先的騎士精神,極力的羞辱那些未能遵守這項價值的男性呢?
最後,我們來聽聽一個性別平權的社運人士談男性的可棄性吧。
參考資料
MIGTOW – Men are disposable
很喜歡有包含科學和演化心理學支持的文章,覺得更有說服力!
讚讚
謝謝你,我在寫都時候都會找不少資料,希望連結跟影片大家有點進去看!
讚讚
我都有看,覺得這些影片讓文字內容更生動有趣!
讚讚
偶然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有趣,但是前兩部 YouTube影片連結好像無法播放,想請教是怎樣的內容呢? 或是怎樣能找到這些影片呢? 謝謝!
讚讚
我更新了可以撥放的連結了,這些影片的目的多半是希望能用更鮮明的例子讓讀者意會某些內容的輔助材料,如果有興趣我也會推薦你去把這兩部電影找來看!
讚讚
慶幸您仍繼續發表文章,受益匪淺!
讚讚
謝謝你的支持。
讚讚
如果男生卻擁有陰柔的氣質而非陽剛的話,是否也能快樂呢?
讚讚
如果要給你一個簡單的回答,那就是「可以」
;但我知道你真正的問題不是能不能,而是如何。很遺憾的我必須承認我對於你的處境所知不多,
也對於那樣的出發點了解甚淺,也許之後有機會我會找時間探索這方面的主題。
讚讚
感謝您~~^_^
讚讚